碳资产与碳市场是当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与工具。碳资产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经济资源,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将无形的减排行为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实体资产。本文系统解读了中国碳资产交易市场的现行状况和发展动态,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梳理出企业与个人参与碳市场的新途径并给出建议。
碳资产与碳市场简介
碳资产,是指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具有商业价值和可交易性质的碳减排权利或碳减排成果。碳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碳资产主要指碳配额、碳信用等可交易资产;广义碳资产泛指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碳减排相关资源。我国主流碳资产包括碳配额(CEA)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l碳配额(CEA,China Emission Allowance)
CEA是经政府主管部门核定,控排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时期内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当量计)的总量配额。
l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CCER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碳市场,是一种基于市场经济手段设计的、通过买卖碳排放权来管理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碳市场设立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借助市场经济手段来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尤其是通过量化、定价和交易碳排放权的方式,实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控制和减少。我国碳市场分为强制性碳市场(CEA市场)和自愿性碳市场(CCER市场)两种。
碳交易市场机制
中国碳资产交易市场表现
中国碳市场的供需构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供给端由碳配额分配和CCER项目开发组成,而需求端则源于企业的碳配额需求。中国碳市场的供需均衡是一个复杂互动的过程,它依赖于政府对碳配额发放节奏与总量的有效调控,以及市场对CCER项目开发和应用的响应速度,这两方面因素与企业实际配额需求相结合,共同构建并动态调整着碳市场的供需平衡态势。
1、CEA市场运行情况
中国碳交易体系由多个层次构成,包括覆盖全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所,以及分布于九个省市的区域性试点交易所。其中,四川碳交易所现阶段专注于提供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产品的交易服务,尚未开展其他类型的碳资产交易。
从全国碳交易中心市场数据来看,2023年CEA成交21194.37吨,相比上年度大幅上升,相比21年也有60%的涨幅。成交总金额144.44亿元,成交均价68.15元/吨。年度分析来看,2022年成交量大幅减少,原因主要是我国碳市场目前的履约周期安排为两年一次,2022年并非履约年。价格方面,全国碳市场稳步上涨。
复旦大学的CEA月度价格指数显示中国碳市场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2021年12月履约后出现显著涨幅。2023年末第二个履约周期结束时,碳价再度攀升,履约临近引发集中交易,推高市场价格。期间,更严格的基准线(第二个履约周期300MW等级以上、以下常规燃煤机组平均基准值分别下调7%、10%,对应碳配额缩减约3.15亿吨)导致企业配额缺口增大,供需失衡状况加剧,进一步拉动碳价走高。履约结束后,市场价格有所回调。
从八大试点交易所(除四川碳交所外)的成交数据来看,2023年八大交易所共成交碳配额7012万吨,成交金额29.3亿元,显示近几年碳配额成交量逐步放大。
试点城市碳市场由于规则制定不统一以及政府干预程度各异,造成了各地碳配额市场价格显著差异的现象。
2、CCER市场运行情况
2023年地方碳市场CCER交易总量达到了1530万吨,同比上涨约92%。2017年后CCER项目备案和减排量签发暂停,导致此后地方碳市场的配额履约清缴持续消耗CCER的存量,市场中可供交易的CCER总量大幅减少,近两年成交量低迷。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首日CCER成交均价63.51元/吨,略低于当日全国碳排放权(CEA)交易成交价格70.67元/吨。
企业与个人参与碳市场的新路径
中国地方碳交易所服务涵盖了碳金融市场的一级、二级市场、融资服务及配套服务,既提供区域碳配额交易,也承担全国CCER现货交易任务。各交易所创新推出了碳远期、碳质押等金融衍生品,旨在增强碳资产流动性。企业借此机会不仅能开发和购买各类碳金融产品,还能通过盘活碳资产进行融资,有效避免碳资产闲置,最大化经济价值。
以下列举了各方参与碳市场的途径:
1、控排企业
通过参与碳配额交易市场,根据政府分配的碳排放额度进行买卖,并利用碳质押、碳基金等碳金融工具,实现碳资产的金融化和价值最大化。
2、CCER开发主体
开发并运营减排项目,产生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在碳市场上进行交易,同时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碳融资服务,如项目贷款、碳收益权质押融资等,推动项目实施并获得经济效益。
3、金融机构投资者
从全球金融机构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1)碳交易,包括参与碳配额、碳信用交易,充当做市商等;2)碳融资服务,碳资产融资服务包括碳债券、碳资产质押融资、碳回购、碳资产托管等形式,能够有效帮助企业盘活碳资产,提升碳资产融资的灵活性;3)碳金融支持服务,支持性碳金融服务主要包括碳指数、碳保险和碳基金。
4、个人投资者
目前,全国9大试点交易所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所体系中,已有广东、海峡、四川、重庆、湖北及深圳6家交易所接受个人投资者开户。个人投资者在这些交易所中,可通过购买碳指数交易产品、碳期货合约、碳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实现绿色投资和资产配置。
5、碳服务提供商
包括碳排放核查机构、碳资产管理公司、咨询顾问等,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碳资产计量、核查、交易策略咨询以及碳资产管理服务,推动碳市场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运作。
参与碳市场的策略建议
1、全国碳市场扩容,控排企业可提前规划
面对全国碳市场扩容,更多企业会参与到碳市场中。控排企业可提前布局碳交易市场并制定相应的交易策略。一方面,企业可通过节能技术升级和生产模式转变,降低碳排放量的产生和碳配额的消耗,从而在碳交易市场把握更大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应用合适的碳金融手段,做好碳资产管理,将为企业产生创造更多的现金流并降低融资成本。
2、CCER市场重启,新的市场机遇窗口产生
自2017年暂停备案后,现有项目稀缺,且2025年起存量CCER不能再用于抵消碳配额,导致CCER市场供需不平衡。CCER市场急需新减排项目的开发从而为市场提供新一轮供应势能。CCER市场重启后,为减排项目开发主体重新打开了新的市场机遇窗口。
3、碳金融体系渐趋完备,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
碳金融体系正逐步完善,吸引多元化投资者的参与,从而产生更大的需求动力,叠加政府控制碳配额的供给,供需不平衡的趋势发展最终会表现为碳价的上升。同时随着碳市场的制度深化与国际化进程,我国碳价有望在市场机制推动下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这为碳市场的投资者赢得了一定的获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