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大纲2023版第八部分项目影响效果分析由2002版的环境影响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章节整合、优化而来,环境影响评价演变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同时新增了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及碳达峰碳中和分析两个部分。
其中,碳达峰碳中和分析是大家最为陌生的,本文将重点解读如何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进行碳达峰碳中和分析。
碳达峰碳中和分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大纲中原文为“对于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在项目能源资源利用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也就是说,只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需要进行碳达峰碳中和分析。
实际上,建设项目的双碳影响分析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早在2021年,生态环境部就开展了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要求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增加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专章,也就是“碳评”,还发布了《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根据指南,碳评的工作流程如下: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简单对比“碳达峰碳中和分析”与“碳评”的异同。
由此可见,两者在建设项目碳排放的量化以及碳排放控制方案的提出(2-5)是比较相似的,可研新大纲这部分的分析可以参照“碳评”指南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标准。2022年底,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将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但是双碳涉及的行业众多,标准体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现阶段工业项目可以按照指南参考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系列计算,建设项目可以参照《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计算。
那么,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影响就成为了本节较难编写的部分。如何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1
定性
定性地讨论项目对当地双碳目标地影响,可以结合当地的双碳政策和现行碳排放情况来分析,笔者在这里列举了一些可能的角度:
(1)研究本项目的政策符合性。收集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所在地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收集相关政策和法规,以及政府的扶持政策。
(2)研究本项目的对当地能源消耗的影响。分析所在地区的能源结构和消耗情况,了解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和强度,以及能源转型的潜力和难点。
(3)研究本项目对行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所在地区的行业和产业结构,了解不同行业和产业对碳排放的贡献和影响,以及碳减排的潜力和难点。
(4)研究本项目对关键技术的推动作用。研究相关技术和市场趋势,了解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以及市场需求和趋势。
当然,在具体分析项目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特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结合当地的政策、社会、环境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项目对当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影响。
2
定量
如何量化单个项目对当地双碳目标的影响呢?这是一个很新的议题,目前也没有任何技术规程提供可行的操作指南。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1)与行业基准值对比。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给出了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参考值,明确对拟建、在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
目前,更新版本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还未发布,考虑到双碳系列政策已实施两年有余,可在2021版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标杆和基准水平(更严格的排放要求)。借助提高后的标杆和基准水平作为参照,我们可以评估本项目在行业中处于领先还是落后水平,并进一步评估其对当地整体碳排放的影响。
(2)全产业链评价。这个角度与能评的“对项目所在地完成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目标的影响分析”或“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控制目标的影响分析”有所相似。从全产业链的角度,结合上游供应端和下游消费端,量化项目碳排放。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设施的零件生产、建设、运行是正碳排放的,但新能源设施产生的清洁电力并网后,降低了终端用电的碳排放。如果该项目减少的碳超过了投产该项目产生的碳,那么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而言,该项目是负碳的。也就是说,该项目对当地的双碳目标做出了贡献。反之,某项目评价结果是正碳排放的,那么它可能会对当地双碳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的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资源和能源
利用效果分析
另外两个变化比较大的部分是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实际上类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章节,可以参照生态环境部2020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试行)》进行。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与能评要求重合度较高,可以参照能评对项目进行能耗利用方面的分析。
双碳研究中心
j9九游会真人双碳研究中心是一支由建筑、能源、规划、工程及法律等背景的海内外人才组成的高质量的研究型团队,集产、学、研于一体,以高标准、多领域的双碳咨询为目标,积极探索“双碳+工程”融合领域,提供碳资产管理、绿色投融资咨询、碳足迹等多项专业服务,涵盖碳领域的各个方面。
如有双碳咨询相关业务需求,请联系:阎女士15058109781 周女士18857116170